首页 > 资讯 > 苗圩:中国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至少还需30年

苗圩:中国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至少还需30年

导语:创头条消息   “在全球制造业四级梯队格局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至少还需30年。”3月7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做大会发言时表示。 他认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成就很...

创头条消息   “在全球制造业四级梯队格局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至少还需30年。”3月7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做大会发言时表示。

他认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成就很大,但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基础能力依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掉链子”风险明显增多。国家需要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清醒,更大力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10309094033.jpg

以下为苖圩的发言: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战略任务。

在全球制造业四级梯队格局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至少还需30年。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成就很大,但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基础能力依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掉链子”风险明显增多,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下降得过早、过快,不仅拖累当期经济增长,影响城镇就业,还将带来产业安全隐患,削弱我国经济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时,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加迫切。我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也要保持战略清醒,深刻认识差距和不足,咬定目标不放松,更大力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里,谈几点思考与建议。

第一,进一步统一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认识。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再次证明制造业对大国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意义。应该说,近年来各方面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全社会对加快发展制造业并未完全形成共识,忽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用服务业代替制造业拉动整个经济增长等观点和看法还有一定的市场,这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了严重困扰。必须深刻吸取历史教训,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进一步强调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抓紧抓好,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步伐,保护我国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保护好几十年来攒下的家底。

第二,加快健全有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制约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市场化改革不到位。比如,企业公平竞争机制尚不健全,一些隐性的市场准入限制依然存在,要素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不完善,能源、土地、环保等价格不能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企业税费负担依然较重,金融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亟待加强。必须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健全完善有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发展的内生性动力与活力。

第三,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强,关键还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健全,科技与产业“两张皮”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创新资源配置重复、分散、封闭、低效,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学配置科技资源,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要加快推动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探索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新路子,强化科技、产业等部门协同。

第四,加快建设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人才队伍充实,但新兴产业领域、跨学科前沿领域人才缺口大,创新型、高技能等高素质人才占比明显偏低,已经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制约,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要深入实施教育“强基计划”,培养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人才。要贯通“技术工人―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的成长通道和发展路径,让从业人员有出路、有奔头。要高度重视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把握难得的机遇和时间窗口,吸引更多国际顶尖人才和华人科学家为我国科技创新服务。

来源:创头条 查看原文
点赞0
收藏6
水草
水草
用户评论
游客
发布
©2021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京ICP备15013664号-1
登录 注册
登录
完成注册

快捷登录

请激活账号

为了能正常使用网站的评论、编辑功能及以后陆续为用户提供的其他产品,请激活账号。

您的注册邮箱: 修改

重新发送激活邮件 进入我的邮箱

如果您没有收到激活邮件,请注意检查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