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别让小微融资“困”在传统里

别让小微融资“困”在传统里

导语:800万元! 5月12日10时53分,贵州省盘州市星云南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盘州市支行营业厅。 靳中贵盯着电脑屏幕,紧紧攥着拳头。800万元是农发行小微智贷系统根据申请人条件自动核定的贷款额度。10分钟后,他的手机收到了提示短信,800万元已到账。 800万...

800万元!

5月12日10时53分,贵州省盘州市星云南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盘州市支行营业厅。

靳中贵盯着电脑屏幕,紧紧攥着拳头。800万元是农发行小微智贷系统根据申请人条件自动核定的贷款额度。10分钟后,他的手机收到了提示短信,800万元已到账。

800万元,从电脑屏幕上的数字变成了自己账上的真金白银,靳中贵还是感觉像是在做梦。他心心念念的土地、设备、厂房,似乎近在眼前。

靳中贵借钱,是为了种刺梨。

刺梨个头很小,来头很大。一百多年前,就有“新酿刺梨邀一醉,饱与香稻愧三年”的佳作流传。2021年,贵州刺梨实现了产值111.64亿元,占到了全省GDP总量的0.57%。今年6月5日上午10时,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带着贵州刺梨进入太空,进行“太空育种”。

靳中贵好眼光,早就相中了刺梨生意。“2014年就开始小规模种植了。”开始时,合作社只有几个人、几百亩地。除草、修枝、施肥……几个人从一睁眼就一直忙到天黑。

刺梨的生长周期很长,植株成长两年,到盛果期还需要一年。直到2017年,呵护3年的刺梨迎来了大丰收。卖了梨,靳中贵跑到县上的信用合作社借了几十万元,又找来村里的农民谈合作,把刺梨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多亩。

又是含辛茹苦的3年,刺梨在2020年再次迎来了大丰收,采摘了800多吨,卖了320多万元。种植规模做大了,靳中贵还想着再进一步,“把刺梨做成新鲜果汁,每吨梨汁核算下来可以多赚三分之一。我们这里的梨汁出口日本、韩国,销量好得很,疫情防控期间也没受到影响。”靳中贵说。

做加工,就要建厂房、买设备。靳中贵粗略盘算了一下,大概要500万元。他跑了农信社,被告知贷款额度太高了,建议去县里的城市商业银行。他跑去银行咨询,了解到需要资产评估,还需要大公司做担保。

靳中贵请来了资产评估公司,量农田、数梨树,忙活了一个多月,评估报告厚得像个小册子,还花了9万多元。等他拿着资产评估报告再去县里的城市商业银行,却被告知贷款政策变了,根据最新的放贷政策,靳中贵不符合贷款发放标准。

从银行的大门出来,靳中贵手里攥着报告,心里像是压了块石头。

靳中贵郁闷了好长一段时间。负责收购刺梨的宏财聚农公司工作人员告诉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上线了一套服务农民的贷款系统,不用抵押物就能解决他的难题。

于是,靳中贵带着证件,走进了农发行营业大厅。

破除“魔咒”

小额信贷的“不可能三角”

1974年4月,位于孟加拉国的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开始遭遇暴雨。万万没想到,暴雨持续了3个月,引发了大洪水。洪水冲毁了稻田,导致粮食大减产,粮价一路涨。

为了帮助更多的穷人吃上饭,刚刚从美国留学归国的孟加拉国青年教师穆罕默德·尤努斯开始了自己的扶贫生涯。在乡村走访期间,尤努斯发现小额贷款有时可以显著改善穷困农民的处境。然而,考虑到还款风险,传统银行对发放给穷人的小额贷款并不感兴趣。

两年后,尤努斯开始摸索向穷人提供小额信贷的方法,最终建立了一套专门针对穷人贷款的小额信贷方法,并提出了创办乡村银行的设想。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尤努斯创办的专向穷人贷款的乡村银行于1983年终于得到了政府批准。几十年来,乡村银行创造了资金回收率100%的奇迹,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成功的信贷扶贫模式之一。尤努斯本人也因此获得了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尽管尤努斯创造了“小额信贷”的神话,但这个金融产品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在“风险”与“规模”之间走钢丝。

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比吉特·班纳吉、埃斯特·迪弗洛合著的《贫穷的本质》一书记述,墨西哥已上市的小额信贷公司康帕多银行收取的费用为100%以上的利息,巴西很多城市的小额信贷机构提供的贷款年利率是60%,南亚大多数小额贷款机构贷款给穷人的年利率约为25%——这些金融机构同样用“高利率”对冲违约风险。由于利率太高,小额信贷机构也招致了很多批评。

此时,与孟加拉国同处东半球的另一个亚洲国家——中国,其金融机构对小额信贷的实践,则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在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浙江,泰隆银行经过几十年摸索,创新推出一套以“三品三表”为核心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制和风险控制技术。其中“三品”是指人品、产品、抵押品;“三表”是指水表、电表、海关报表。以此为观察点,泰隆银行的客户经理队伍以走街串巷的方式,摸清小微企业真实经营状况,从而降低贷款风险。这种方式不仅能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也可以控制不良贷款率,但会受限于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在小微贷款领域的实践更早,也更为谨慎。早在1994年农发行成立初期,就开办了对农业小企业的贷款业务,当时聚焦在粮、棉、油三个领域。2006年3月,农发行开始在山东等3省市试点全面的农业小企业贷款。积累了特定领域和特定区域的试点经验后,农发行于次年4月开始全面开展农业小企业贷款业务。

对于小微贷款业务,农发行极其重视,专门制定了指导意见和考核任务。然而,探索之路无坦途。农发行各地支行在推行小微贷款期间,还是遇到了问题。作为政策性银行,农发行的贷款业务流程完全依照大项目制定,这些项目贷款金额少则几千万元,多则数十亿元。对于金额小、需求急的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原来的贷款流程显得有些“水土不服”:贷款周期长,审批效率低,加之各地分行人手有限,小微企业贷款的规模也一直不大。

在经济领域,每一次转机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技术的革新。这一次,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改变了金融行业固有的模式,规模、效率、风险的“不可能三角”,开始找到平衡。

大洋彼岸,美国金融机构很早就开始探索信息技术在信贷领域的应用。1994年,为解决传统贷款方式成本过高的问题,美国银行业巨头富国银行对小企业贷款开始采用标准化流程方式。公司通过强大的前期数据处理系统和建立小企业信用专项计分卡,将客户信息标准化、审批流程化,最终实现贷款业务操作批量化,极大地提高了审批效率,降低了贷款处理成本,三分之二的贷款决策由系统自动完成。

在今天看来,富国银行正是利用大数据来为贷款客户进行信用评级,按照信用评级对客户进行贷款的差异化定价,从而实现贷款发放的标准化操作,以绝大部分的盈利来覆盖小部分违约带来的损失,从而获得贷款的利润。

时间推进到2012年,中国“跑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当时,国内手机网民达到了4.2亿人,网民总规模达5.64亿人。同年,支付宝无线支付总金额较上年增长546%,使用无线支付的人数同比增长了两倍多。此后3年,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相继成立,开启了探索“普惠金融”的新路径。

本着“急用先行”的思路,2019年8月,农发行开始试水与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合作,创建了“网商快贷”和“微众快贷”,并于2021年初决定自建一套小微智贷系统,创建新型小微线上信贷业务场景。对于这套系统,农发行寄予了厚望:小微智贷系统将作为数字化转型加速器,推动全行的数字化升级。

说干就干。2021年3月,采购流程启动;5月,阿里云中标。7月13日,农发行召开2021年年中工作会议,特别对小微智贷系统提出了要求: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小微智贷线上系统开发,把小微企业服务优化工程提高到新的水平;加快全行数字化转型;完善信息科技发展战略,优化科技治理结构、管理模式和组织方式。

于是,同年8月,农发行总行产业客户部牵头信贷管理部、风险管理部、运营管理部业务骨干和分行业务人员以及阿里云工程师,开始从全国各地奔赴农发行珠海IT基地,与农发行总行信息科技部、软件开发中心的技术人员共同组成近百人的队伍,一次不同以往的“破冰之旅”由此拉开大幕。

破局关键

看懂小微的“火眼金睛”

尽管此前已经做了大量的走访调查工作,应用数字技术做小微企业贷款的路径也逐渐清晰起来,但作为政策性银行,泰隆银行模式并不适用于农发行;而纯粹的线上业务需要海量数据做支撑,也并不适合农发行面对的小微企业客户——小微智贷系统建设的第一关就遇到了考验。

“我们需要结合既有企业客户资源,开拓一种全新的小微企业贷款模式。”农发行产业客户部主要负责人姚蔚告诉《金融时报》记者,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大家确认了四种贷款模式。

一是供应链担保贷场景。以农发行购销、加工、流通、贸易等环节的优质客户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由核心企业推荐其上下游法人客户来申请农发行小微企业贷款。

二是供应链质押贷场景。与具有押品评估、监管、处置能力的优质物流企业合作,双方系统对接,由合作方为农发行提供客户导流、风险初筛、抵质押物评估、监管、处置等服务。

三是竞拍贷场景。与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合作,由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根据国家政策性粮食竞拍成交信息向农发行推荐客户。

四是供应链订单贷场景。合作对象为从事涉农产品购销、贸易流转等业务,具有良好资信和控货能力的大型央企、国企、优质上市公司等,推荐与其存在真实有效订单合同的小微企业供农发行优选支持。

“四种模式的共性在于核心企业的角色设置,小微企业大多为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供应商,这样可以通过农发行与核心企业的交易获得小微企业的交易数据,从而更好地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估。”项目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为了保持开放性,小微智贷系统会预留接口,未来可以引入更多类型的核心企业,创建更多贷款模式。”

为了支持四种模式,项目团队最终确定了“4+22”的建设内容,即新建4个系统:小微智贷APP/PC端、智贷审批管理平台、大数据风控平台、区块链应用平台4个子系统;外围配套改造22个上下游系统:主要包括核心业务系统、企业网银、手机银行、支付平台、二代征信查询系统、数据仓库、报表系统等。

但这还不够。如何让小微智贷系统练就“看懂”小微企业的“火眼金睛”并高效完成贷款发放才是最关键的。接下来,等待项目组的是四项更为重要的任务:第一,建立准入和评级规则;第二,进行快速准确的规则部署;第三,高效的规则执行以及贷款发放;第四,完善贷后监测,确保贷款的应用及信贷安全。

27e9ec7c-db47-44f8-975c-ac9897025f01.webp.jpg

如果说“准入规则”是门槛,那么,“评级规则”就决定了小微企业的授信额度及利率。这听起来简单,做到却着实不易。

“比如,准入规则基于经验会考虑拦截企业注册时长小于1年的小微企业。但假设历史数据告诉我们注册时长在1年至2年之间的小微企业违约率显著高于注册时长2年以上的企业,则最终企业注册时长准入规则的阈值会调整为2年。”经过反复讨论后,项目组形成了几百条规则,涵盖核心企业交易、工商登记、司法涉诉、行政处罚、税务发票、企业征信、个人征信等多种类信息,从而对小微企业的信用以及经济实力作出精准的判断。

而相比于准入规则,评级规则(模型)更复杂。为了打造这把衡量小微企业相对“优”与“劣”的“标尺”,项目组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开发了评分卡模型,涵盖了标签定义、数据清洗、样本提取、特征工程、模型训练和模型验证等步骤,最终使模型获得了优秀的排序能力、鲁棒性和可解释性。

对小微企业而言,金融服务好不好,最直观的感受除了准入便是效率。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提高小微智贷系统的执行效率和放贷速度,项目组采用最先进的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统筹优化外围22个上下游系统的交互程序与接口。在阿里云风控决策引擎上,应用规则集、决策表等各类工具,实现对风险进行快速分层过滤。

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大和小微贷款用途难以把控,一直是金融机构开展小微金融服务的最大难点。这个瓶颈不打通,小微金融服务便难以持续。而这也正是农发行小微智贷系统创新的一个落脚点。

为了解贷款发放情况,项目组研发了实时监控贷款的功能,系统可以实时更新显示贷款申请的地域、申请人的年龄分布、贷款客户的评级、利率的分布等,并通过对这些结果的分析、监控,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小微智贷系统还引入了区块链的应用。“目前我们已经完成私有链的建设,所有的信贷数据都已经完成数据上链。”项目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农发行正在与司法系统合作,未来,如果出现贷款违约进入诉讼环节,可以通过区块链数据直接进行取证。

破解“短板”

政策性资金的精准“滴灌”

开办小微智贷业务,农发行的初衷就是要运用业界前沿技术,去有效弥补传统贷款方式服务客户的短板,切实帮助小微企业融资实现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然而,要让政策性资金实现对小微企业的精准“滴灌”谈何容易。

根据项目时间表,小微智贷系统要在今年3月前完成供应链质押贷模式交付,5月前完成其他模式交付。由于建设周期紧张,业务需求和规则持续优化,每个人都加班加点地干。为了理清需求、对齐进度,项目室里有人隔着桌子都能吵起来,但没有人纠结,很快又投入到项目中去。

为了做好APP的使用体验,项目组人员下载了七八个银行的APP,然后逐一申请贷款,贷了还,还了再贷。反反复复地操作,就是想看看其他银行的贷款流程以及页面设计是否有可借鉴的地方。

从北京赶来珠海研发中心参与项目建设的冯思涵始终都有一种错觉:“工作氛围完全不像是一家金融机构,就像一家飞快奔跑的创业公司。”正是凭借着这股子冲劲,项目组用了4个月完成了系统的初步建设。

至今,冯思涵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上线投产的情景:由于是农发行第一次自主建设的线上自动化审批系统,所以大家既兴奋又紧张。“我们能够看到审批系统里接收的申请,当时所有人屏住呼吸,等待通过的时刻……没想到,第一笔22.02万元的客户贷款申请被系统拒绝了。”冯思涵说。

是申请人资质不合格还是系统有问题?由于小微智贷系统对接了22个上下游系统,任何一个系统接口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申请失败。最终,技术人员排查确定:是客户在核心业务系统的账户处于久悬状态,而根据系统规则,客户账户必须是正常的激活状态。营业网点迅速作出调整,系统再次启动——

12时10分,小微智贷系统再次接收到贷款申请。

12时13分,审批通过,贷款成功发出!

“能亲自见证这么高效的审批,我是非常惊喜的。”周月芳说。她自2017年进入农发行后就做小微企业贷款的相关业务。为了做好服务小微企业贷款的指导意见,她到多个地市的分行调研,收集回来最多的客户意见就是效率低。“我们就是希望能够做出一套全部线上,而且是自动审批的系统,现在真的实现了!”周月芳高兴地说。

系统显示,仅仅一周后,客户就对那笔22.02万元的贷款完成了还款,利息只有100多元。3月8日,农发行收到了贷款客户发来的感谢信:“衷心感谢贵行将国家政策性的普惠资金直接发放到生鲜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小微客户手中,切实解决了我们小微客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中国农产品产业的稳健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看着这封信,农发行小微智贷系统建设项目负责人邓国平颇为感慨:“小微企业常常遇到这种资金周转的难题,现在我们通过小微智贷系统能在短短几分钟内把钱提供给有切实需要的小微客户,为他们解决难题、提供帮助,我心里是真的高兴,也为我们农发行自豪。”

2022年4月30日,农发行小微智贷系统供应链担保贷场景上线。随着前述靳中贵那笔800万元供应链担保贷正式发放,其他贷款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快速运营起来。这标志着农发行线上信贷业务发展进入了自主技术研发的新阶段,也标志着农发行走出了确保政策性资金通过数字化技术精准“滴灌”小微企业、提升小微企业纾困政策实效的关键一步。

截至今年9月,农发行小微智贷系统上线以来,小微智贷业务支持客户达30余家,累计授信近两亿元,累计放款数百笔,贷款利率显著低于同业线上小微业务贷款利率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充分彰显了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引导利率下行的职能作用。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开办小微智贷业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数字中国战略部署,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体现,接下来,农发行瞄准了更大的目标。“我们将推进小微信贷数字化能力迁徙,加速数据价值释放,充分发挥数据在营销、风控、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实现传统信贷业务与先进金融理念、前沿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打造全方位数字化农业政策性金融生态体系。”姚蔚说。

(完)

来源:金融时报 查看原文
点赞0
收藏8
zsh
zsh
用户评论
游客
发布
©2021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京ICP备15013664号-1
登录 注册
登录
完成注册

快捷登录

请激活账号

为了能正常使用网站的评论、编辑功能及以后陆续为用户提供的其他产品,请激活账号。

您的注册邮箱: 修改

重新发送激活邮件 进入我的邮箱

如果您没有收到激活邮件,请注意检查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