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满20减8,50减21,各平台的补助虽然不一,可补贴金额不差上下。
前几天饿了么联合创始人康嘉讲了,“不做外卖生意,将失去30%的生意。”30%的数据不知道是如何得来的(几大平台共同烧钱烧出来的)。站在郑州东区方圆2公里拥有6万多上班人群的繁华区域,打开订餐软件,月销1000份以上的,屈指可数。而且大多数商家都是做活动,做活动,做活动!!!来算一笔账,每单的客单价也就是20元左右,没单的销售额扣去配送费,扣去活动费,扣去餐盒费,扣去损耗,利润哪去了?
那试问失去30%的生意,又如何呢?
满20减8,50减21,各平台的补助虽然不一,可补贴金额不差上下。作为一个外卖创业者,不禁深思,外卖平台从良性的发展初衷到现在变态的疯狂圈地,希望通过大规模的补贴,把外卖作为流量入口,让很多商家成为了炮灰,而用户被成为了获取流量的工具。
1.流量一直没有变现,烧钱,烧钱,还是烧钱!!
几大外卖平台一直处于烧钱补贴的状态,烧完了,继续融资,融资后,继续烧。
2.平台上挣钱的商家是极少数 。
选择二三线城市繁华的区域去看下,月销过千份的商家有多少,能挣钱的商家有多少?
3.疯狂的拉商家补贴 。
大额满减,拉着商家一块去做,满20补贴10元,商家出5元,平台补贴5元,总后结算,商家是不挣钱的,月销万元,利润却薄的可怜。
4.被宠坏的消费者。
投诉,下架!投诉,红包!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消费者终于体会到了“顾客就是上帝”的感觉,对菜品不满意,对价格不满意,看着送餐员不顺眼,都可以选择投诉,OH,my GOD!!
“补贴外卖有风险,商家经营需谨慎。”外卖挣钱的效应被放大了太多,用心做外卖,找准自己的客户,合理的赠券都是可取的。
在一线城市外卖本身是个比较有价值的事情,不过外卖的客户也分个三六九等,按照二八原则,20%的核心用户是真正有需求的用户,是外卖的核心粉,不过呢外卖平台从互联网角度出发,做得却是流量生意,为了流量和数据,不惜重金补贴,圈商家,圈用户。
为了迎合大部份用户,选择了催熟外卖市场,不过平台方大概没有考虑,北上广和二三线城市的用户差别,也忽略了培养用户订餐习惯的同时,也把用户消费理念惯出毛病了。这次减3块,下次就不减价不订餐,饮鸩止渴,如此而已!!!一个上亿的市场规模,非要折腾到亿万规模,这是不是“柯立芝的繁荣”。服务好核心用户就可以了,再拉一批频次不太高的用户,可你非要去跪舔那些屌丝非核心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