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通勤巴士只是介于公共交通和个人专车之间一种折中的办法,目前我们还不能抱太高的期望。
第一次看通勤巴士时,真的非常激动,崭新漂亮的车身,稀少的乘客(没错,第一次看到的某滴巴士,里面只有四五个人),感觉苦逼屌丝的上班路立马变的高大上了,然后马上搜了下某滴的线路,但找来找去都没找到适合我的。
后来才知道自己对通勤巴士的期望值太高了。既能从家门口接我走,又能快速把我送到上班地,又能依着我起床吃饭出门的时间点,北京如果有这么好的事,实在是没天理了,你让出租司机怎么活?
那么,我就从四个角度,来讲讲我的幻想为什么难以实现:
目前几乎所有的通勤班车,包括“嗒嗒巴士”、“接我”,都是针对的核心商务区和居民区的核心地段。以北京来说,望京、国贸、天通苑、上地、沙河、亦庄、通州是主流线路区,不过北京实在太大,“接我”已经在北京开通了200多条线路,光亦庄就有十几条线,仍不满足不了这些区域用户的需要。而“嗒嗒巴士”主战场是深圳,在全国开通了2000多条线路,光深圳就1300多条,但其他城市线路并不多。
通勤巴士都是采用拼车的方式,只有一个站点用户足够多了才能出车。而如果为了多凑些乘客,把线路弄的很绕,通勤时间就延长了,目前“接我”有特定的算法,同时还用地推来号召更多的人坐通勤巴士,但据“接我”CEO周瑞金反映,乘客需求多、分散仍是目前难解决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住的偏远的人如我,也不必强求,为什么市郊的房子便宜?不就是交通不方便嘛,连房地产商都解决不了的事,通勤巴士怎么能解决?
通勤巴士一般只停靠三四站,速度肯定比公交车要快的多。不过再快走的也是地上的路,虽然有的如“嗒嗒巴士”可以借用公交专用道,但红绿灯、堵车一个都少不了,这就涉及到准点问题了。
首发站当然可以,但第二第三第四站……早高峰想做到准点太难了。在网上搜一下关于各通勤车的评论,“不准时”是用户抱怨最多的。每个人早晨都着急,这个时候晚点10分钟,相当于平时晚点半小时!有的运营商说,可以随时定位车的位置,但乘客眼巴巴地看着手机上的小红点不动,岂不更着急?
但是,我认为堵车应该算传说中的“不可抗力”。乘客从一开始乘坐通勤巴士,就应该知道自己坐的是“巴士”而非地铁。这一点,通勤巴士运营商是无辜的,周瑞金就很为全城拥堵造成的晚点郁闷,我认为实在没必要,只需在堵车时贿赂安抚乘客就可以,比如每人送一盒早餐奶……
每次写到产品细节的问题,我都想起那句话:一分钱一分货,一毛钱两分货,一块钱三分货。做的越细,费的精力越大。一天的功夫,可以设计出一个完整的产品轮廓,但可能只能纠出五六个小错。
目前大部分通勤巴士车辆都是从车队租来的,司机也是车队的,那怎么管控呢?通勤车运营商人数有限,比如“接我”北京部门只有三十多人。所以,许多乘客吐槽车子性能差,半路抛锚,司机擅自更改发车时间,过站不停,甚至有的野蛮司机还跟旁边的车较劲,置乘客的安全于不顾。这种细节,如果扩张的太迅速,就很难顾及到。
但是,不快速扩张就不能快速占领市场,就不能尽快盈利,这真是个矛盾。
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会认为通勤巴士是靠车票盈利的。一个人10块钱,50个座的话,满打满算才500块,除去包车费宣传费各种运营税费所剩无几,更何况不可能所有车每天满座,比如,“嗒嗒巴士”2015年9月公布的平均上座率75%。而实际上我看到和听说的通勤车中,真的有只坐四五个人的甚至单人包车的。
为了节流,“嗒嗒巴士”目前添置了一大批新能源电动车,成本低了不少。
但最重要的是开源,摆渡车、城际班车、企业用车、周边游,这些都是如今的通勤巴士的新业务,最有效的就是广告。据“接我”透露,未来他们会把车看成媒介渠道,车身、车内都会有广告,未来成规模后,价值不可限量。
因为线路众多,“嗒嗒巴士”2015年就开始操作广告和增值服务,2015年12月对外公布广告收入已达1000多万,不过目前还没实现盈利。
所以说,在通勤车运营商没有钱可烧,又熬不到靠广告和增值服务赚钱的时候,我们就不要苛求他们线路多、发车准、服务好了。非要这种大爷服务?那多挣钱打出租吧。
思达派(Startup-Partner.com)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链接及出处。本文作者马慧敏,联系方式mahuimin@startup-partn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