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创业者的需求本就不应满足,就好比大家都有不劳而获的需求,但也不能开个赌场去帮助他们。
钛媒体指出36氪股权众筹时存在的问题,其实开始和结局我都想到了。36氪做了一个无力的声明,其实明显也是不想为已经烂尾的烂摊子“买单”。原本这件事是双方愿打愿挨,但是因为股权众筹方为了要促成交易,而在中间多次“人为增信”,“误导投资者”等,由平台变成了操纵者,所以整个过程难免为人诟病。这件事就算最后不了了之,但是在整个过程中,36氪仍然不能免责。
当然,这过程中的是非曲直,我们不是特别清楚,所以不做评判,但是针对整个股权众筹市场,我想说一句:这个市场该叫停了。
VC获利的机制是什么?是分散在不同篮子里的鸡蛋能有一只变成金凤凰。VC必然是7败2平1胜的概率游戏。因为一家初创企业赌对了胜出,就可能带来百倍乃至千倍回报,弥补了其他投资的所有损失。任何一个VC告诉你他们没有失败的项目,都是打平或账面盈利的,基本可以肯定这是一个平庸甚至作恶的VC。因为失败是VC之所以成为VC的意义所在。
因为风险,所以投资。但这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原因有二:
一是,投资初创企业成功的概率可能是十万分之一,专业投资人可以通过各种判断标准,剔除各种隐患,将成功的概率提升到百分之一甚至百分之几,此后,再进行投资。这就意味着,普通用户做风险投资,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无论多少普通用户叠加在一起,都不可能成功。
二是,因为是概率游戏,所以投资组合的盘子必须足够大。一只基金必须覆盖足够数量的企业,才能确保有成功的企业把收益赚回来。但对于只投资了一家的普通用户而言,就算是跟投红杉资本的企业,也仍然是大概率会失败。
对于投资机构,大多数企业投资失败都是可以接受的事。但是,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这却完全不能承受。他们会找出各种问题,要求问责。因为风险投资人拿出来的是可承担风险的资产,而普通用户往往以为这里没有风险,只有几百倍收益。一旦出问题,大家就想让对方承担责任。
我想说的第二点是,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始终是在博弈的。机构投资者因为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更容易对创业者形成硬约束。与此同时,投资者的专业水平和权威也可以对创业者形成压制乃至正激励。
而一旦投资人不够专业,或者在投资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约束力,创业者很容易就对投资人产生轻视。
创业者往往是在专业机构拿不到钱的时候才寻求股权众筹,开始的时候他们是需要这些投资人的。但是一旦拿到了钱之后,缺乏制度约束和有效管理的情况下,众筹参与者根本无法拿到投资人同等的话语权和参与权。而即便选出代表参与董事会,也往往力不从心。更何况大多数时候他们根本无法参与到其中。他们只是游离在创业之外的旁观者,以及借钱不用还的投资人。
这种博弈过程中,众筹者不会占到任何便宜。最适合他们的心态就是,当钱不存在了,然后期待有一天创业者真的把事业做成了。
其实不仅是他们处于弱势,就算是顶级投资人,面对不守规矩的创业者也无可奈何。此前就有创业者拿到融资后买了车什么的一走了之。因此投资人对于创业者的考察是非常多方面的,必须确保在已知范围内,创业者不会跌破人的底线。但是众筹那些人,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呢?
众筹的人其实也知道自己不够专业。所以他们当然希望有大佬带路。但是他们又忽略了一个问题:如果风投大佬真的看得准,他为什么不拿自己的钱投资,而是拿募集资金投资,自己只能参与少部分分红呢?
如果风投大佬真的看得准,他为什么不自己创业,成功的占据胜利果实,纽约敲钟,而是只占创业者少部分股份呢?
因为他们知道风投的本质。所以他们不会拿自己的钱投资。而拿自己钱投资的那些大佬,风险投资只占其资产配置的百分之几。而且也分散在不同的篮子里。
普通用户只看到了那些赚了几百倍甚至几万倍的投资奇迹,而忽略了99.999%的企业都已经倒闭的现实。然后他们选择相信股权众筹平台,以及领投人的背书。
这里糟糕的地方就来了——如果风投大佬真的看好并且领投,他为什么不自己投,而是要选择众筹呢?如果没有风投大佬进来,那么用户也不会买单。
为了真正实现交易,股权众筹平台就不得不粉饰太平,做出各种营销(包括用自己平台信用作为背书)手段。但是,这些营销说辞本质上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而普通用户显然也不会花钱请律师甄别其中的责任。所以最终出了问题,平台和企业都难辞其咎。
因此,股权众筹从来就不是一个好生意。没错这个想法有需求支撑,但是创业者的需求原本就不应该满足。这就好比大家都有不劳而获的需求,但我们也不能开个赌场去帮助他们一样。
我希望从这件事开始,监管部门也要加强行业监管。不能把不合格投资人引入风险较高的VC市场。要正本清源,杜绝类似事件再发生。
本文首发创头条(Ctoutiao.com),作者:赵博思,转载请标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创头条欢迎创投达人来稿,投稿邮箱:tougao@ctoutiao.com
全意机械
学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