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3年11月,Cowboy Ventures对过去10年里在美国创立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科技公司做了一次统计分析,并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2013年11月,Cowboy Ventures对过去10年里在美国创立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科技公司做了一次统计分析,并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他们发现满足这些条件的公司共有39家,并将这些公司的集合称为独角兽俱乐部。
这篇文章总结了对独角兽俱乐部的10条观察。其中一条这样写道:“曾发生‘大的转型(big pivot)’、与最初产品模式截然不同的创业公司,加入“独角兽俱乐部”的机会很小。” 39家独角兽中的90%在发展过程中都没有做过产品转型。其中4家做过产品转型的公司都是消费类公司,它们分别是Groupon、Instagram、Pinterest和Fab。
我的一位学生将这篇文章发给我,问我:“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因为转型是《精益创业》这本书的核心理念之一。难道我的观点错了吗?是不是转型真的没那么重要?
对此,我的答案是:几乎所有的独角兽都曾转型过。那篇文章的作者没弄清楚转型到底是什么意思。
转型是什么?
转型是《精益创业》中的一个基本洞见。从创业第一天开始,你的这场全新的冒险征程将由一系列未经验证的假设构成。因此,你需要快速验证你的所有假设。经过验证,很有可能你的其中一个或几个假设是错误的。当你发现假设是错误的之后,你可能不会直接开除高管、引发一场危机,而是改变你的假设。
那篇文章中缺乏一个对“转型”的清晰定义。不是只有产品模式的转型才叫转型。
转型是对商业模式画布9大模块(重要伙伴、关键业务、价值主张、客户关系、客户细分、核心资源、渠道通路、成本结构、收入来源)中的一个或几个模块做出的根本性改变。因此转型是指对商业模式中模块的转型,而不单单对产品的转型。
那什么是商业模式呢?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的部门之间、乃至与顾客之间、与渠道之间都存在各种各样的交易关系和连结方式称之为商业模式,也就是公司如何挣钱的模式。
在商业模式画布中,Alexander Osterwalder将公司业务所包含的所有战略放在一个简单的图表中。画布中9大模块中的每一部分都清楚地展示了公司战略的细节。见下图:
所有创业公司都会转型吗?
要回答我那位学生的问题,我必须要指出的是,写那篇有关独角兽文章的作者对转型的定义太过狭隘了。如果你回过头去,看看那39家独角兽中有多少曾对商业模式9大模块中的其中一个或几个模块进行过转型,你会发现,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转型过。
看看那39家独角兽俱乐部成员,想想他们从创业之初到现在有没有在客户细分、关键业务、价值主张、客户关系、客户细分、核心资源、渠道通路、成本结构、收入来源等这9大模块上做过转变:
(1)Facebook、LinkedIn:在“客户细分”模块上转型了
(2)Meraki:在“客户细分”和“收入来源”模块上转型了
(3)Yelp、Pinterest:在产品层面转型了
当你理解了创业公司可以(应该)对商业模式中9大模块中任何模块做迭代转型的之后,你就会明白转型的力量了。
经验总结:
(1)不是只有产品层面的转型才叫转型。
(2)转型是对商业模式画布9大模块中的一个或几个模块做出的根本性改变。
(3)创业公司如果只想着产品模式的转型,就会大大限制它们的战略选择空间。
(4)从公司创立开始,几乎所有的创业公司都曾对公司商业模式中的某个或某些模块转型过。
原文链接:https://thinkgrowth.org/why-pivots-are-pivotal-to-your-success-93467c40e8a
来源:36氪 Fr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