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创头条融资周报发布几期以来,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期融资报道里,都没有“农业”的农资项目。 通过创头条融资周报,我发现创业慢慢在回归常态。过去的互联网+啊什么的开始销声匿迹,人工智能等虽然PR层面喊得震天响,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这就是...
在创头条融资周报发布几期以来,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期融资报道里,都没有“农业”的农资项目。
通过创头条融资周报,我发现创业慢慢在回归常态。过去的互联网+啊什么的开始销声匿迹,人工智能等虽然PR层面喊得震天响,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这就是说起来好听易懂能传播而已。连感冒都治不好的时代谈论人类是否能永生,这就明显是噱头了。
那么今天,创头条(Ctoutiao.com)撰稿人想谈一谈曾经被吹捧为未来之星的农业创业,为什么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开始失声了呢?
有问题的地方,就有升级改造的空间。这一点在农业领域尤其明显。传统农业中的产、供、销体系是分散的,存在信息无法共享;信息传递速度缓慢;农资和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冗长等众多问题。过去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使很多业务环节无法高效进行下去。
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农村现在开始逐渐的实现现代化的耕种,每个村落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这一波城镇化不仅会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会对农业带来巨大的革命。
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和京东下放到村的战略其实是很对的。但是在城市化急剧增长的背景下,重点不是给他们农村的商品,而是要把城市化的生活分发给他们。
这个趋势下,现代化的农村、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农民(新市民)即将诞生。他们才是真正的消费升级,这里面的商机数以万亿计。
农业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的意识转变,包括企业和农民。而将互联网意识形态渗入农民群体,这一转变对大多数农民来说并非易事。现阶段来说,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较低,网络速度往往是鸡肋等制约着农民拥抱互联网的积极性。
创业者想要进入传统农业范畴,优化农业资源、农业产业链去中间化、提高生产流通效率,这是很棒的机会,但不是短线可以炒作的机会。阿里、京东、小米、联想等众多巨头下沉至“互联网+农业”其实不是一朝一夕的得失,而是长线布局。
而此前,诸如一亩田造假风波之类的事,都过于注重短线,导致很多问题短期无解而陷入死循环。如果创业者对此选择性忽视,则将在后期的创业道路上将会有层出不穷的拦路虎出现。
互联网固有的特性可以提升传统农业产业链的生产力水平,使得市场信息和物流渠道更加畅通,但这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改造升级的,而是一个复杂而漫长、逐渐渗透的过程。此外,对于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农民互联网意识的加强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特点对于创业者来说,需要其具有长远的发展布局,不能因当下的困难而望而却步。
农业本是一个离互联网很远的事情,通常是懂互联网的不懂农业,懂农业的不懂互联网。创业者不能离开农业的本身,其仍属于利用已有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的产业性质,所以“互联网+农业”是一个优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的过程,而非彻底颠覆传统农业,所以核心竞争力是取胜关键。
但核心竞争力在这样一个领域里,需要从零开始打磨,需要自行建立行业标准,需要自行打通和建立供应链、商业模式,这都注定不会是“轻模式”。但是这些模式一旦跑通了,就会是带来全新的变化。
因此,想要参与农业的创业者,切忌拔苗助长,不能将创业目标限定于短期的互联网爆破,回归创业的本质而言,创业者应该将其视为一项长期的发展事业。互联网+农业同样注重品牌的塑造,增强品牌信赖度、建立各参与主体的之间的信任,这与传统农业的模式中农民与经销商之间的模式是相契合的。
另外,中国的投资人大多都是盲目追逐风口而已。所以进入农业就需要做好没有资本进入的心理准备,努力坚持活下去,等风来时,资本自然回来找你。
本文首发创头条(Ctoutiao.com),作者:赵博思,转载请标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创头条欢迎创投达人来稿,投稿邮箱:tougao@c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