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AI与创新圆桌对话:全新场景下,人工智能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AI与创新圆桌对话:全新场景下,人工智能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导语:人工智能作为全球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在中国迎来高速发展期并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科大讯飞、北京旷视等一批独角兽企业应运而生。目前,我国的人工智能在国际上有哪些优势劣势?投资者更加关注人工智能哪方面的发展? 6月13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浙江...

人工智能作为全球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在中国迎来高速发展期并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科大讯飞、北京旷视等一批独角兽企业应运而生。目前,我国的人工智能在国际上有哪些优势劣势?投资者更加关注人工智能哪方面的发展?

6月13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浙江省科技厅、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杭州市科技局、创头条、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等单位承办的的2019科技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在杭州未来科技城举行。会上进行了两场圆桌论坛,第一场圆桌对话由创业邦创始人兼CEO南立新主持,与多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企业家一起围绕“人工智能与创新创业”展开激烈讨论。

参与该圆桌对话的嘉宾有:安翰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吉朋松,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政府业务部总经理刘建军,科大讯飞总裁助理、AI+产业加速中心主任方明,真诚投资管理合伙人赵兴华,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首席研究员、数字化先进制造中心主任马兆远。

1560821957538207.jpg

以下为创头条整理的圆桌对话实录:

主持人南立新:为什么人工智能对我国的战略意义这么重要?在国际格局中,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和优势是什么?

马兆远:AI这一波浪潮中国确实占了先机。过去30年培养很多程序员,当AI来的时候,已经准备了很好的人力资源。这一次人工智能很多方向、很多项目的快速崛起,跟人力资源的准备有充分关系。

人工智能现在看起来可能是中国跟美国远远把别的国家甩在后面。大家觉得中国的人工智能存在的问题是原创性不够,事实上在框架方面包括领域前期探索方面都还欠缺。但中国人工智能也有先天的优势,是有大量的现存数据。

对于人工智能下一代的发展,我个人偏向于悲观。

过去几年,人工智能因为资本和媒体的推动,发展得太快,跟行业自然的发展趋势稍微有一些背离。很多大学现在招不到最好的研究人员做人工智能,因为企业给人工智能好的研究人员非常高的薪水,导致大学里面基础研究前期的探索跟企业比照起来显得很薄弱。然而,企业有企业的目的,在做人工智能探索的时候可能没有更多时间把心沉下来。

所以我们谈人工智能,冰河时代还会再来,可能很快就会再来。回归理性对人工智能这个领域的发展非常重要,人工智能接下来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成长的过程。

谈到跟美国之间的竞争,人工智能会带来机会。

是中美之间具体竞争优势或者分工不同也好,美国很多团队关注于方法和机会方面的拓展,我们更关注于怎样在具体行业,在具体项目上的应用。

主持人:在中美竞争包括国际化人工智能产业竞争中,劣势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马兆远:一个是基础研究,能不能提出在深度学习架构之外新的学习架构和人工智能架构,这是基础问题。中国在基础研究方面蛮不足的,其他方面不觉得有太多的劣势。

场景的应用上面需要一些创意,人工智能到底怎么样在哪些场景可以被大规模的使用,这上面中国有机会,可以做一些大胆的尝试。

主持人:谈到在应用场景,请吉朋松总讲一讲,你看到人工智能产业在健康行业方面有哪些好的和有趣的应用?

吉朋松:在人工智能方面我是比较乐观的,乐观在哪里?人工智能,可以把它想象成自己生了一个孩子,基本构架基因已经决定了,孩子将来有多聪明看后面的教育。

我比较关注于医疗健康,我很小开始看西游记,现在还在看。其中有一个章节,孙悟空进铁扇公主的肚子。它在人的消化道,就像机器人在检查过程当中,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把你的病灶怀疑目标进行全方位的拍摄,用你过去积累的大量经验在专家认定之前做筛选分类,效率上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样一个平台的产品已经在全国很多地方使用,这就是人工智能在一个细分领域的发展。

刘建军:说到人工智能的应用,我们CEO有一句话,人工智能不是一个点状的技术,是一个大的红牛。现在所能想到的所有传统行业里面的技术和工作的环节,未来都有可能用人工智能技术加以数字化的升级或者改造。比如说机器视觉、社区管理、人员出行以及智能零售环节一些消费者大数据分析,以及供应链物流里面的智能感知等等。从我们的角度而言,现在更聚焦在城市管理、公共安全、供应链物流以及个人生活大脑应用场景。

主持人:今天人工智能对于投资者有哪些机会,投资者在看哪些有趣的公司?

赵兴华:从过往的投资经历来讲,一直在关注科技驱动的公司。以我们的角度来讲,是从场景出发,在场景里面寻找创业的机会,比如说在出行领域、零售领域、医疗领域以及工业制造领域。人工智能或多或少已经进入到公众视野,当然在更广泛的智慧与城市领域,仍然存在极其垂直的深远的应用,在这个领域里面关注投资机会,而且会持续往深度抓。一方面仍然是像之前所投资的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具体会不会涉及到一个硬件甚至是垂直领域的AI研发,暂时还不确定。

同时人工智能仍然是一个基础设施,过往的资本过度兴奋地看到它未来的场景能够给我们提供便利,实际上过程中必须要经历像其他任何的产业一样从0到0.5,到1.8的过程。而目前的人工智能应用仍然没有到1.0的阶段,可能在一些要求并不是十分精准的领域,可以达到基本的诉求。但很多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的成本都非常高,不光传感器成本,同时也在于高质量数据获取的成本。现在不应该过分关注应用层面的投资机会,在技术真正成熟的过程中应该关注更基础的更底层的东西,让底座更扎实,这是我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到的观点。

主持人:在技术层面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挑战,其实有一点点悲观。刘总跟方总作为视觉和听觉领域非常重要的代表,你们是否也是这么悲观和过多的关注应用层面?你们在底层技术上有没有真正的核心原创和一些突破?

刘建军:首先旷视人工智能领域有各种技术,有1000多项专利证书。当然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当中有很多的挑战,其中最重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第一,人工智能现在大量应用的深度学习,需要靠数据来训练,数据的获取成本和获取规模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第二,一个技术从诞生到发展到成熟,在它不够成熟的时候怎么样跟现有的工作逻辑结合起来,怎么样找到你的用户让他接受。

第三个方向是每一个技术产生可能在某一个点上非常先进,非常有亮点,但是如何变成用户手里的产品?如果100分,已经走了80分,最后20%就是制约着你最终能不能存活下来的关键。有强大研发实力的同时,还要有更好的跟用户对接商业拓展的能力。

方明:大家都知道科大讯飞有一个网红产品讯飞翻译机,目前3.0版本的翻译机支持59种语言的翻译。人类语言的互通有可能在十年内彻底完成,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现在联合国的主论坛,我在讲中文,下面有日本人、西班牙人,韩国人,大家只要戴一个耳机,你听到我在用我的声音特征讲日语、俄语、讲西班牙语,任何一个举手提问你讲一种语言,别人听到的都是一种母语,这种技术很快能够实现。   

马兆远:翻译这件事情告诉你这里面有话,这些话让我们整个建立起来的理性系统崩塌掉。我们真做自然语言处理是将来的核心困难,当然大规模说90%觉得可以,最后10%涉及很多常识的问题,涉及到文化的问题,这是实际的问题,十年之后你说机器能够完全听懂人类的语言这件事不太同意。

方明:同意学术的观点,AI不可能百分之百解决人类所有的问题。很赞同雷军一句话,小米的原则是解决80%用户80%的问题,如果能做到就可以,相信技术的发展AI对我们的需求会无限的逼近。

主持人:刚才持悲观观点的赵总和马教授是北大毕业。方总、刘总、吉总是科技派的代表。是不是北大系是悲观的,应用技术层面是乐观的?

刘建军:首先对未来肯定是要乐观的,人工智能现在属于婴儿阶段,已经对人类的各种应用产生很大的助力。技术本身是不断发展的,一定要跟一些工作逻辑结合,所谓的工作逻辑结合不是直接生搬硬套放在原有的技术逻辑上,通过技术的特点改造原有的逻辑,使它变得更具效率,对未来是乐观的。其次技术必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吉朋松:人工智能这个事情首先有一个概念很清楚,它是将来为人服务的工具之一,无论怎么发展都是更好地为人服务。

第二个观点为什么机遇很多,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分很多维度,有高度,有厚度,有广度,有速度,一定记住它有温度。我们所有的人工智能在服务的时候,一定让你在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更有温度。比如方总提到的翻译机我很期待,这个过程来自59个国家的人会感觉到温度,很亲切。人工智能和医疗的结合,也是希望人的生活从能够感觉到更多的温度,不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辛劳把一个事情看的清楚。对消费者来讲,通过人工智能的办法使准确性和安全性提高,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预计在什么情况下健康管理更加到位,更加容易去识别它,控制它,管理它。这些东西是从人工智能不同的维度去看的,从这样一个维度看,它未来的前景和机遇我认为非常多。

马兆远:我不认为北大系是悲观,我认为是理性的。更多是看到人工智能在现代对高速发展所造成的泡沫,而且这个泡沫一定会趋于理性,其实这对行业有好处,因为有更多的人去思考它在长远发展当中的应用。

其实这件事情在很多行业不断重复,一个行业出来的时候社会和资本界不断的期望行业进入一个正向迭代的发展,作为一个科研人员,包括我们也在做创业和投资,更希望至少现在不要给这个行业太高的压力,让这个行业发展的不是特别健康,希望更理性地看待人工智能的出现。

主持人:其实现在很多的资本故事和创业者盲目的创业以及很多泡沫的破裂,是资本推手去做的。赵总你怎么去看投资人会不会更理性,你会觉得这一波创业者有什么提高?给我们一些建议?

赵兴华:刚才提到有几个关键词,一个关键词是场景。这个特别重要,尤其今天的主题跟AI有关,正是因为AI这种技术仍然不成熟,导致在很多场景里面需要去想借助一个方式让成本更低,更有效地去满足需求。在很多场景里面,我们未必要达到百分之百的精度。但是有一些场景,必须是99点后面有6个9以上的冗余才能做到。比如科大讯飞所切的这个场景,正好不需要99点后面6个9的精度。另外一个场景全自动驾驶,必须要控制冗余。

这一领域往往以科学家创业为主,科研与商业视野同等重要,同时还需要去跟很多竞争对手去赛跑。所以在这个领域里面极度鼓励创业者找到很好的创业团队,兼具科研能力、工程能力以及商业认知能力,必须兼具这几方面才有机会成功。

主持人:这一轮很多大企业以及高校加入创新创业成为创新的建设者,以科技企业在做加速和孵化的经验,以及高校对这方面印象进行创新探索。

方明:科大讯飞董事长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未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一定是产业生态的竞争,华为事件不断发酵很好证明这句话。中国民族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靠科大讯飞,靠BAT完全不够,需要把自己的核心资源能力开放出来,带领广大的创业者共同打造自己的产业生态。这件事情科大讯飞从2010年开始做,建设科大讯飞开放平台,把有自主产权的业界领先人工智能的资源和能力放在平台,做一个实名认证,免费获取科大讯飞提供的能力,目前提供能力183项,承诺年底达到200项。讯飞市场、讯飞AI大学等绝大多数的资源免费开创给创业者。

讯飞负责把腰弯下下来,让这些创业者站在我们肩膀上去起飞。这样有两个好处,首先成本更低,讯飞提供的资源是免费的,可以帮助大家降低创业的门槛;其次大家起点更高,给大家提供的技术资源都是全球和业界最领先的。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科大讯飞平台具有全国各地的人工智能开放者和创造者团队有100万支,每天平台交互的次数接近50亿次,通过我们的努力,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已经有了初步的样子,非常高兴看到这一点,希望和大家共同努力打造中国自己人工智能的产业生态。

马兆远:清华没有这么多开放的资源,清华开始意识到人工智能这个行业包括怎么样跟制造业结合、科学家怎么样参与创业等。其实更多思考现在的机制对科学家来说不是特别合理,是否过于强调创业者的重要性而弱化工程实施人员在整个环节中所起到的作用,变成很多科研项目很多创业项目,所有的资本和荣誉都给了科学家,但忽略了工程人员。这个机制是要改变的,如果没有工程人员,没有合理的激发机制,最后把一个创意做成产品是不现实的。  

主持人:因为时间的关系,请每位嘉宾用一句话给一些建议,希望政府在哪些政策和方向上可以做一点事情,能够帮助AI领域的创业创新做的更好?

吉朋松:创业创新尤其人工智能不光技术创新,有三重属性,一层科技创新,一层是人文创新,一层是社会创新。希望政策对于人工智能这个领域给予更多的支持。

刘建军:现在产业生态已经非常完善,希望政府开放更多的场景,鼓励更多的技术,能够应用到现有的场景当中。这是我们的期许。

方明:讯飞这个开放平台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讯飞不是一个特别大的公司,跟BAT不能比,能做的事情和资源有限,希望政府更加重视人工智能创业平台的建设,投入更多的资源一起把开放平台在祖国大地上推广出去,吸引更多的创业者投入到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创业。

赵兴华:作为投资人经常帮助投资项目跟政府谈落地条件,我们发现实际上目前的政府还是以招商引资这么一个态度来引进企业落地,就会存在一种情况,就是当项目收入体量很小的时候,往往获不了更好的政策。尤其人工智能基础的领域,或者在非常基础的工程能力搭建过程中,体量还没有形成的时候,非常希望政府能够在这个阶段有一个有利的政策,不管是资金方面,还是人才激励方面、落地方面的政策引导。

马兆远:人工智能发展起来,不光关注技术本身,对人工智能了解越多,才对人越来越敬畏。从教育来说应该关注人跟将来人工智能的分工,人跟人工智能怎么去做配合,从教育或者政府应该做的事情,或者关注于教育本身,关注人工智能本身是关注人本身的生活问题。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希望未来和高校、和企业共同把创新创业体系做的更好,把创新创业生态做得更好。

来源:创头条 查看原文
点赞0
收藏7
水草
水草
用户评论
游客
发布
©2021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京ICP备15013664号-1
登录 注册
登录
完成注册

快捷登录

请激活账号

为了能正常使用网站的评论、编辑功能及以后陆续为用户提供的其他产品,请激活账号。

您的注册邮箱: 修改

重新发送激活邮件 进入我的邮箱

如果您没有收到激活邮件,请注意检查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