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将城市网彻底外包给“立即送”这样的本地企业,也许就是一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可选方案。
思达派记者 王毅 发自成都
近两年来,不少喜欢网购的成都消费者都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物流配送的最后环节经常都是“成都商报”,而且越来越常见,送货员大多是年近五旬的大妈,跟其他快递公司有很大不同。
在纸媒日渐西山的大环境下,报社发行部转型做快递了么?
事实的确如此。
《成都商报》一度是成都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也是全国第二家跻身“10亿俱乐部”的成员(第一家是《广州日报》)。然而,纸媒转型的浪潮如同机器取代纺织工人,是一场不可逆的变革,所谓的“内容为王”和“精品战略”,都无法逆转网络化的洪流。以《成都商报》为例,纸质报纸的发行量从2010年起逐年下滑,订阅用户更是呈断崖式减少。
这当然不是个例。几万公里之外,当地时间2016年3月26日,创刊于1986年的英国最具影响力的全国性日报之一的《独立报》宣布停刊纸质版,转为网络媒体。这预示着这份走过三十个年头,并在鼎盛时期日发行量高达40万份的英国大报纸质印刷版正式走向终结。
如果报纸的内容可以网络化,那么紧接着问题来了:发行部及发行人员怎么办?
一个可能的途径就是转型做快递。
跟报纸的没落相反,电商和快递行业在这几年里飞速发展,销售额和从业人数都呈几何级数增长,快递公司的网点密度远远超越了报纸发行点。
《成都商报》做快递,其实是从五年前就开始了。2011年6月,《成都商报》发行投递公司控投成立了“成都立即送物流有限公司”,将以前的物流业务部独立出来,对外承接物流项目。这样一来,报纸原有的发行网络得到了有效利用,从业人员也全都留了下来。经过几年的发展,业务量有了长足的进步,于是越来越多的成都人发现“成都商报”这个名字出现在了电商网站的物流查询信息里。
送完报纸送快递,成为了送报员每日的工作内容。思达派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这样的送报员,一位阿姨辈的送报员告诉记者,以前五六个送报员的派送街区,如今只需要一个人还绰绰有余,要是发行部没有及时转型争取到新的快递订单,那么自己失业后恐怕只能去扫大街了,毕竟年龄、体力等各方面是很难去快递公司与年轻小伙子竞争的。
但并不是每家报纸的发行部都那么幸运的。放眼全国,恐怕转型成功的案例也并不多见,如果再往更深层次挖掘,也不难看出报纸发行部转型快递并非易事。。
积极的一面看,报纸发行人员熟悉当地街区,派送效率高,工作勤恳稳定,确实有一定的竞争力。而且一旦网络搭建完善,可以增加业务种类,挖掘渠道潜力。比如,外卖送餐、O2O等这些需要发挥本地化优势的业务类型
但待解难题依旧不少。首先,报纸发行仅限于本地,向外发展不具备可行性,无法回避业务模式过于单一的窘境。其次,快递也有品牌,像“立即送”这样的企业,派送环节可以做得很好,但不太可能吸引到数量巨大的个人用户。
因此,大部分情况下,该类企业只能承接B2C订单,比如唯品会、一号店这种自建物流尚未完善的电商。除此之外,一些快递公司会将一些订单的派送环节外包出来,比如记者最近买的小米手机,就是由如风达转交给“立即送”的。
如果报社发行部转型而来的快递物流公司仅仅是其他大型快递公司的“代工”,薄利问题如何面对和解决?当然“代工”也许可能是产业细分后的方向。快递行业依旧存在变数,对顺丰、圆通这样的快递巨头来说,如果只留下全国网,而将城市网彻底外包给“立即送”这样的本地企业,也许就是一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可选方案。
思达派(Startup-Partner.com)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链接及出处。